新聞資訊
NEWS CONTER
質 量 為 先 · 信 譽 為 重 · 服 務 為 誠 · 持 續 創 新
LED的營銷步伐或應“慢”一點
任何產品,在銷售過程中都會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這是由產品本性和市場特性決定的,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對于LED來講,同樣存在淡旺季,只是不同的產品針對的區間不同罷了。每年的5到7月和12月到2月就是行業常規意義上的淡季。
正是有了這樣明顯的淡旺季區分,大多數企業的一貫態度是:在旺季的時候加大市場投入和人員投入,爭取實現產品銷售的最大化;在淡季的時候則努力縮減市場投入,希望通過銷售慣性來支撐淡季的兩三個月,以圖在即將到來的旺季大干一場。
但我認為,以LED目前的狀況,慢點比一味追求快速發展要來得穩健。
不少LED企業都有過這樣的感慨:旺季的時候,因為忙于產品銷售數量而無暇顧忌市場的整合、品牌的打造等等一系列工作,即使行業內一些大企業擁有雄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也不能有效的將相關工作細化。這樣就導致產品銷量提升的同時,市場基礎卻沒有打牢固,進而影響技術研發、后續服務等體系的成長。相反,不隨波逐流,慢下來沉淀品牌卻能使我們放下銷量的包袱,創造打牢市場基礎的良機。
以產品為例,產品作為市場銷售的主體,也需要不斷整合來滿足銷售市場。企業市場的經營行為,往往是建立在對市場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的。產品的市場經營,同樣是一個需要不斷深入,不斷完善的過程。
而到今天,終端對LED產品的要求已經涵蓋了光效體驗、電路安全、電磁兼容、性能及能耗、限用物質及化學危害等各方面,甚至涉及到產品的研發制造流通的過程是否符合環保低碳、可持續發展等綜合要求。何況,真正要打造LED品牌,不僅僅包含企業商標、產品特色,還包含企業在市場經營過程中形成的經營模式、人員素質、市場吸引和認可等方方面面。
不少LED企業的營銷部門也懂得“快魚吃慢魚”的道理,但在業務模塊上還主要是模仿快消品的模式。簡單、機械地整合戰略、績效、人力資源、財務審計等多種職能咨詢,拼盤式地做大業務服務清單,試圖在一個客戶身上挖掘更多的服務價值,只是一種量的、外延式的業務擴展方式。這樣無疑是避重就輕,賺錢的心思過于旺盛,而沉淀的精神就顯不足了。
企業進入L E D領域后只是一味炒作節能的概念,無法做到真正的節能。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所帶來的壓力,這些企業不惜以犧牲質量為代價,通過打價格戰來占領市場。這種盲目的進入以及低端競爭,導致了整個LED照明市場混亂無序、難以管理。
在本屆光亞展上,不難發現很多品牌企業都在產品質量和技術創新方面提升了一個層次,大家似乎都意識到技術才是LED行業的核心,創新是目前最好的營銷手段。例如我們的路燈、洗墻燈等在散熱、結構性防水、自凈設計方面都有創新,也得到了新老客戶的認同。
LED是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光靠政府支持、企業砸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核心技術人員的缺乏已成為各企業發展的瓶頸?,F在打著LED旗號的企業有數千家之多,營銷手法也是多種多樣,但只有部分企業能沉下心來,穩步提高LED的技術和品質。
而從國際巨頭今年展示的產品可以判斷:未來的LED照明市場必將從產品競爭和渠道競爭過渡到技術競爭和品牌競爭。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富有遠見的企業無疑會格外重視產品研發,在持續研發和技術創新的基礎上,加上適當的營銷,走向以技術研發為企業發展主要驅動力的模式。與此同時,技術上的領先也必然會提升品牌的價值。